选项
紧急服务 最新情报 长者优惠
每年我们都过着大大小小的中、西方传统节日,不论是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万圣节、圣诞节等,都拥有其独有的习俗。纵使不少人跟随这些传统习俗「应节」一番,但对习俗背后的含意及来源却不甚认识。接下来,将会与大家分享一些传统节庆习俗背后的小故事。

每年我们都过着大大小小的中、西方传统节日,不论是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万圣节、圣诞节等,都拥有其独有的习俗。纵使不少人跟随这些传统习俗「应节」一番,但对习俗背后的含意及来源却不甚认识。接下来,将会与大家分享一些传统节庆习俗背后的小故事。

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此节日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榜样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起源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元、湘流域。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独具风貌、影响深远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乐章。更多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他认为让鱼虾蟹吃饱了,牠们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人们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传统习俗


来源:https://www.chinahighlights.com/festivals/dragon-boat-festival.htm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赛龙舟前,要请龙、祭神,划龙船时,还要唱歌助兴。
 

吃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每年五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来包粽子。粽子的花色和品种有很多,从馅料看,有枣、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非常流行。
 
挂艾草与菖蒲
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可使主人身体健康。艾草也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菖蒲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与菖蒲来驱病、防蚊、辟邪。


情人节

 
起源
 
关于西方情人节的起源,据学者指出是源于古罗马时期。传统上,2月13日至15日这段时间是古罗马人的牧神节,男性会割下作为祭品的山羊和狗的毛皮,并以兽皮鞭打女性以示爱意。
 
于牧神节期间,有一项抽签仪式,由年轻男性从罐子里抽出女性的名字,两人在牧神节期间成为一对情侣,若情投意合的话,牧神节结束后也会继续在一起,甚至结婚。更多


情人节的名字Valentine’s Day,亦可能源自古罗马。在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二世分别于不同年的2月14日,处死2位名为瓦伦坦(Valentine)的男子,罗马教会则称颂这两位殉道者,把这天定名为St. Valentine's Day。后来St. Valentine's Day和牧神节加以结合,演变成有爱情色彩的节日。大文豪例如乔叟和莎士比亚在作品中把这个节日浪漫化,让情人节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愈来愈受欢迎,甚至飘洋过海,逐渐演变成为今日人们熟知的「情人节」。

 
传统习俗

 
送花
说到情人节,一定离不开玫瑰花。原来,情人节与玫瑰花的关联,要追溯到1700年代瑞典的查尔斯二世把波斯人的「花语」带回欧洲。据说玫瑰是罗马爱神维纳斯最喜爱的花,因此也成为情人节的代表。到今天,每逢情人节,男士都会在当天向心仪的女性赠上美丽的鲜花,表达心意。
 
聚餐
在情人节,男女朋友或夫妻都会在这一天过「二人世界」,不论是在餐厅享用精心安排的「烛光晚餐」,或在家中享用一顿平凡温馨的晚餐,都是情人节不可或缺的一环。
 
送礼物
除了送花以外,情人节亦是情人之间互表爱意的日子。无论男女双方,都可以在这一天,考虑对方的喜好,为对方送上心意礼物,可以是香水、手制小礼物、卡片等等。有不少人会在这一天赠送朱古力,可以是市售的或者手制的,寓意甜甜蜜蜜、幸福的爱情。


参考数据:
情人节的由来
西洋情人节的由来
 
 
农历新年


传说和起源:

农历新年是指年初一,即农历的元旦。农历新年有春节、岁首、正旦、新春的别称。对于春节起源,其实有各种说法,而当中比较广为人知的是和「年」有关的传说。更多

「 年 」是什么呢?「年」是一种野兽,称为年兽,每逢过年,就会外出捣乱和觅食人类。当时不少的村庄,因为年兽遭遇灭顶之灾。在机缘巧合之下,大家发现年兽畏惧红色、火光、巨响,于是就衍生出 贴对联、放鞭炮(放炮仗)、红包 (利是)、穿着红色衣物等,以驱赶、阻吓年兽。正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新年传统习俗 。

 
传统习俗
 
大扫除:大扫除又叫「扫尘」,有扫走一切晦气之意。这个习俗从唐朝开始盛行。各家各户在过年前均会大扫除清洗家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务求令家中窗明几净,迎接新年。
 
贴福字: 贴福字一般是倒着贴,「 倒福 」和「 到福 」谐音,象征福气到了。不过亦有人认为倒着贴象征把福气倒走,会正贴福字。
 
行花市 : 行年花市买年花 ,可以说是经典 香港新年活动 之一。香港的热门的大型新年花市 地点有维多利亚公园、旺角花墟、深水埗长沙湾游乐场、黄大仙摩士公园等等……
 
买年花 : 在买年花的时候,大家一般会重视当中的「意头」 ,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常见的年花有 桃花、菊花、牡丹、梅花、兰花、建兰、水仙花 、银柳、桔等。
 
穿新衣:去旧迎新,新年穿新衣寓意新的开始。在颜色上,主要是以红色为主。
 
拜年:拜年时,双方见面要先说祝贺的说话,然后已婚人士向未婚人士派利是。

 

派利是 :又称 红包、利市。利是通常是由已婚人士给予未婚的年轻人士。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 派利是 !华人社会讲究 利是金额 ,必须为 双数 ,并且会避免和 「 4 」有关的金额,因为数字「 4 」和「 死 」谐音。当中「 8 」和「 发 」谐音,寓意发达、发财,不少人 封利是 时,会取和 「 8 」有关的金额。什么时候才会封奇数金额?只有在丧葬封 帛金 才会出现。
 
舞龙舞狮:农历新年期间,特别是商户或者屋邨会安排舞龙、舞狮,祈求辟除邪气、带来好运。 了解更多习俗……

传统禁忌
 
初一
这天忌扫地、洗衣服,就连洗头和洗澡也应避免,因为上述行为被视作把财运扫掉,将福气冲走!另外要注意别在这天打破碗碟和瓷器等物品,因为中国人大多认为打破东西会破财破运……了解更多禁忌……


圣诞节


 
起源   

「圣诞节」的英文写法Christmas是希腊文和拉丁文的组合。Christ是希腊文 Χριστός 的音译,意思是受膏者。更多


「受膏」是把橄榄油或用香肉桂、菖蒲、橄榄油等混成的「圣膏油」,抹在人或物件上,使之为圣归属于神。在新约圣经中,「受膏者」就是指耶稣基督。mas则来自拉丁文missa,意指解散,弥撒结束了,教徒可以解散,后来引申为教会的感恩聚会。Christmas可以缩写为 Xmas,是因为X是希腊文Χριστός的首个字母。

中文采用「圣诞节」这名称,是因为民间把神仙的诞辰都称为圣诞,而耶稣是西方的圣人,所以就称为「圣诞节」。80年代,台湾政府认为在中华文化中的圣人应指孔子、孟子,曾将「圣诞节」改称为「圣诞节」,这名称至今仍有人在使用。
 


传说

圣诞老人是谁?



一般认为圣诞老人源自基督教的红衣主教圣尼古拉(St. Nicholas)。四世纪时,圣尼古拉在美雅(即现在的土耳其)传教,他以善行著称,最著名的一次是他以金子援助三个贫穷的姐妹,避免她们沦为奴隶或落入烟花之地。更多


圣尼古拉在欧洲的声望日重,被人们视为儿童和水手的保护者。即使在宗教改革之后,很多国家不再崇拜圣徒,但圣尼古拉的声誉不损,特别在荷兰,当地人称圣尼古拉为 Sinter Klaas,更将每年十二月六日定为圣尼古拉节:穿着传统主教长袍的圣尼古拉会骑着马,带着助手黑彼得,在车队、铜管乐队的簇拥下进行一场盛大的游行。小孩把鞋子放在窗户、壁炉旁等地方,希望圣尼古拉经过时,会放进巧克力硬币、糖果等礼物。据说助手黑彼得负责记录孩子过去一年的行为,行为好的,便会得到礼物;不好的,便会被黑彼得装在麻袋里,带回西班牙学习行为一年。

这些庆祝活动在17世纪时传到被荷兰占领的纽约,而 Sinter Klaas音译成英文后,就是Santa claus---这个现代圣诞老人的名称。

而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在哪里?历来对此争论不休。1995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给圣诞老人的节日贺卡寄去了芬兰北部、位于北极圈上的罗瓦涅米,至此那里就成了圣诞老人的家。圣诞老人村里天天都是圣诞节,人们可以和圣诞老人合照,冬季时更可以坐着驯鹿拉的雪橇游走雪白的森林。  


传统习俗
 
圣诞除了吃火鸡、布丁,还会吃姜饼。姜在古代欧洲是昂贵的香料,只有贵族才买得起。相传16世纪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感谢客人的到访,就命厨师将姜饼制作成客人的模样。更多


后来姜逐渐平民化,民间也烤起了姜饼人,成为了圣诞节的经典食物。 报佳音这习俗源自天使向伯利恒的牧羊人报告耶稣诞生的喜讯。后来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耶稣降世的消息,教会的圣诗班或信徒便仿效天使,挨家挨户地唱起圣诞颂歌。 跟其他国家不同,挪威人认为巫婆和魔鬼会在平安夜出没,所以这天必须把巫婆的魔法工具---扫把藏好,避免巫婆来打扰自己,带来厄运。


拆礼物日



拆礼物日是在圣诞节之后一天,12月26日。拆礼物日的英文名称是boxing day,但跟拳击运动无关,而是在过去,贵族会送圣诞小礼物、钱、圣诞晚餐的剩菜放进箱子给仆人,教会也会把用箱子收集来的捐款,在这一天打开分发给穷人。这些施舍的做法已不复存在,但名称却保留了下来。香港人会在这天拆圣诞礼物,但在英国等国家,人们最热门的活动是观看足球赛事、购物等。

冬至

 
起源   

冬至也称「冬节」。冬至的「至」是「极」的意思,「冬至」是说寒冷阴森的天气达到了极点,通常过了这天,阳气初萌,白天时间便会逐渐增长,所谓「冬至阳生」,冬去春回的日子即将开始,古时民间在这天要对父母尊长拜节,它还是许多契约签订和履行的日子。 更多


民间历来也很重视冬至。外出谋生的人,千方百计要在冬至之前赶回家与家人团聚,表示年终有归宿。闽台有俗谚云:「冬至大过年,唔(「不」之意)返无祖宗」。用一句文学家说过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至是春节的前奏和序幕。 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的阴消阳长的转折点,以科学角度来说,冬至当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在北半球的我们可以感受到那天的白日短暂,夜晚漫长;冬至过后,日照逐渐北移,白天渐长,黑夜逐短,这就是古人所称的「 冬至一阳生」。

说到传统节日,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查阅农历,不过你有发现每年的冬至日期通常都在国历12月21日或22日吗?其实,不止冬至,所有二十四节气都是以「阳历」来订,因为古人也是根据中午太阳的位置,观察仰角高定不同来订定节气,而由于地轴倾斜关系,所以阳历的节气日期会有1至2天的变动。


传统习俗
 


吃汤圆

冬至在周朝时已有专门的国家祀典,在《周礼.春官》有提到:「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后在汉代冬至成为通行节日,且衍生越来越多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地区,冬至最有名的习俗就是「吃汤圆」或「吃麻糬」等常见的冬至食物,在吃传统小汤圆时,常会将部分汤圆染成红色,形成红白相间的画面,象征「阴阳交泰」。
 
吃饺子和馄饨

有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北方人认为冬天寒冷而人体耗热量多故应该多食有营养的食品补充热量。因此有冬至日有食饺子和馄饨的习俗:吃馄饨寓意破阴释阳,表达冬至的新旧交接宇宙混沌状态,更意味亲自开辟世界。
 
 

祭拜祖先
 
在冬至这天,一般家庭会祭祀神明与祖先,有些家庭习惯会再祭祀地基主,以下简单介绍神明、祖先的祭拜方式: 更多

 

  • 时间:冬至一早清晨或是特定吉时。
  • 地点:神明厅前摆放供桌。
  • 供品:神明准备水三杯、汤圆三碗;祖先准备水三杯、汤圆三碗。
  • 金纸:神明准备寿金、福金、刈金(四方金)、补运金;祖先准备刈金(四方金)、大银、小银。

感恩节

 
起源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的节日,主要表达感恩之意,是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的法定节日。 关于感恩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更多


在美国,最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公元17世纪时,英国人乘船远渡重洋抵达美州大陆后,得到当地的印第安人的协助,在新大陆上落地生根,由此衍生出感恩节,以表达对上帝和印第安人的感恩之情。 在加拿大,感恩节的起源则是来自于一个名叫Martin Frobisher的探险家,于16世纪由英国出航,中途历经艰辛,最终顺利抵达加拿大;因此有说加拿大的感恩节起源较美国早的说法。 现时,加拿大的感恩节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美国的感恩节则定于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举行。
 


传统习俗
  
家庭聚餐

在感恩节里,为了表达感恩的意义,一家人都会齐聚在一起享受丰盛的晚餐。晚餐的菜式多以传统菜式为主,主菜是预先准备好的火鸡,配菜则有薯蓉、番薯、果酱、粟米、蔬菜、南瓜派等。
 
购物日

在美加等国家,感恩节是假日,而每年感恩节翌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五」,一些著名的大型连锁百货公司,商店都会以减价作招徕促销商品,所以在感恩节期间,购物逐渐演变成一项「现代化」的习俗。
 
 

游行和运动
 
在感恩节当日,美国全国各地都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例如在纽约市,就有著名的美斯百货感恩节游行。其他城市或乡镇地区都有大大小小的游行、表演和体育比赛,让民众在感恩节一同感受愉快的节日气氛。



参考数据:
感恩节 (维基百科)
感恩节 (Twsnap)
Thanksgiving Day (Britannica)
 

万圣节

 
起源   

关于万圣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万圣节的日期是在十一月一日,但是大部分的人庆祝的是10月31日万圣夜。多数认为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Celt)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可能为夏末节),凯尔特人相信10月的最后一天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称其为「死人之日」或「鬼节」。 更多


相传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人们的灵魂也会离开阴间,在世间游走,拜访亲友,这天晚上也就格外危险。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戴上面具在村中游走。如此一来,形成万圣节活动的起源。
 


传统习俗
  
玩「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

「不给糖就捣蛋」是万圣夜的主要活动之一,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区。更多

小孩装扮成各种鬼怪,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铃,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请客的话就捣蛋!」),主人家(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便会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礼物,有些人更会给些许零钱。部分家庭甚至使用声音特效和制烟机器营造恐怖气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数以袋计,整袋整袋地搬回家。
 


鬼怪装扮

传统的万圣夜装饰包括殭尸、鬼魂、女巫、恶魔等。典型的服饰是盖着一块剪了两个眼孔的白床单来扮鬼。更多  


在19世纪的苏格兰和爱尔兰,当时的人认为万圣夜鬼魂会来到人间,故会打扮得与鬼魂一样,让鬼魂把自己当成同类。近年,万圣节前夜的装扮已不限于恐怖,而可以作更加多元的变装打扮,如扮成影视明星或公众人物,例如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乔治·布殊和约翰·克里成为美国流行的万圣夜打扮。而2001年九一一袭击事件后,消防员、警察等成为小孩的扮演对象。


 
雕刻南瓜灯(杰克灯笼)
 
南瓜灯(Jack-O'-Lantern 或者Jack-of-tLhe-antern,前者比较普遍,是后者的一种缩写方式)是庆祝万圣节的标志物。关于南瓜灯英文名字“Jack-O'-Lantern”的由来有很多种版本,其中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来源于18世纪的一个爱尔兰民间传说…… 更多


传说有一个名叫杰克(在17世纪的英国,人们通常会将不知其名的某个男的统称为“杰克”)的人非常吝啬,并且有着恶作剧及嗜酒的习性,因为曾经恶作剧了魔鬼两次,所以当杰克死了后发现,他自己既进不了天堂,又进不了地狱,只能永久徘徊于这两者之间。魔鬼出于怜悯,便给了杰克一点点煤,杰克用魔鬼给他的一点点煤炭点燃了萝卜灯(南瓜灯起初是用萝卜雕刻居多),他只能提着他的萝卜灯笼永久四处游荡。现今人们通常为了在万圣节前夜吓走那些四处游荡的游魂,便用萝卜、甜菜或马铃薯雕刻成可怕的面孔来代表提着灯笼的杰克,这就是南瓜灯的由来。



重阳节


 
起源   
 
重阳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最广传的说法…更多


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位叫桓景的人听从仙人的嘱咐,在农历九月初九携带家眷登山避瘟疫,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以防瘟疫。结果整条乡村经历了一场浩劫,而他和他的家人因为登山而幸免于难。自此,人们于重阳之日,效法登高之举,饮菊酒,佩茱萸,因而成为习俗。


传统习俗

敬老、祭拜先人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取谐音「九九」为「久久」,寓意长寿之意,所以有重九祭祖,敬老崇孝之传统,故又称敬老节,并藉此发扬敬老重孝的传统 … 更多


重阳是清明以外另一个拜祭先人的日子。许多家庭一家老少于重阳节当天,都会携同祭品前往扫墓和祭拜先人,以表孝心和敬意。古人于重阳节时头插茱萸枝、佩茱萸囊,或将茱萸制成香袋佩带,然后登高游玩,茱萸因此被称为「辟邪翁」。而用艾叶水洗澡,亦象征除去身上的凶邪;虽然这两项习俗现时日渐息微,不过仍有部份地区维持这些习俗。




祭品

传统上,拜祭先人时最常带上的祭品是猪、鸡、鱼、鸭等,亦有带上一些漂漂亮亮的水果,如苹果、橘子等,以表心意 … 更多


带上食品的主要原因是让家人在拜祭后,在先人前融融洽洽地吃一顿好的,广东传统习俗中,烧猪或烧乳猪更是最常用的祭品,再带上菊花酒和开放正茂的菊花,与先人一同享用和欣赏。近年为尽量减少因拜祭而遗留癈物或易燃物品,一般家庭倾向跟随西方人的传统,只带上鲜花扫墓。


登高
重阳节正值秋天,于凉爽的季节里最适合一家人登山郊游,游山玩水 …更多


对住在城市中的孝子贤孙来说,由于大部分的先人坟墓都放在指定的墓地,扫墓与游山玩水多不同时进行,政府亦不鼓励在郊外遗下火种,引致山火,因此墓地的设计基本山是沿山坡而建,让孝子们可趁机爬爬梯级,一尝登高之乐。


中秋节

 
起源   
 
按照农历的计算,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民间称为中秋。由于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月亮满月,上古时代便有秋夕祭月的传统,以月之圆祝愿人的团圆、祈盼丰收、幸福。中秋祭月的活动,有说是源于庆祝秋季丰收,同时也是一个感谢神恩的节日。更多


中秋节后来调至农历八月十五,一家人在这天聚首一堂,一起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这些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习俗

中秋拜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盛。传说中与拜月有关的故事很多… 更多


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内容大致是在远古时代有十个太阳,万物衰败,英雄后羿射九日,拯救苍生,从王母娘娘手中求得一包长生不老的仙药,一天妻子嫦娥在危急之时吞下仙药,立时成仙,飞落月亮上,永驻广寒宫。后羿嫦娥自此夫妻永隔,只能对月望影长相思。百姓们得知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吃月饼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 更多


月饼在北宋时被称为「宫饼」,最初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称为「小饼」和「月团」。后来逐渐与赏月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礼物,故有互送月饼的习俗。


月饼另一传说与朱元璋建立明朝有关…… 更多


元朝末年,统治腐朽,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相约中秋举事,但朝廷搜查得很严,传递消息不便。于是军师刘伯温想出计策,命令属下把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藏在饼子中,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到了中秋那天,各路起义军一齐响应。后来朱元璋夺取天下,适逢中秋佳节,便把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讯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时至今天便演变成中秋节赠送月饼给亲友,以及吃月饼这习俗。


情人节

 
起源
 
关于西方情人节的起源,据学者指出是源于古罗马时期。传统上,2月13日至15日这段时间是古罗马人的牧神节,男性会割下作为祭品的山羊和狗的毛皮,并以兽皮鞭打女性以示爱意。
 
于牧神节期间,有一项抽签仪式,由年轻男性从罐子里抽出女性的名字,两人在牧神节期间成为一对情侣,若情投意合的话,牧神节结束后也会继续在一起,甚至结婚。更多


情人节的名字Valentine’s Day,亦可能源自古罗马。在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二世分别于不同年的2月14日,处死2位名为瓦伦坦(Valentine)的男子,罗马教会则称颂这两位殉道者,把这天定名为St. Valentine's Day。后来St. Valentine's Day和牧神节加以结合,演变成有爱情色彩的节日。大文豪例如乔叟和莎士比亚在作品中把这个节日浪漫化,让情人节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愈来愈受欢迎,甚至飘洋过海,逐渐演变成为今日人们熟知的「情人节」。

 
传统习俗

 
送花
说到情人节,一定离不开玫瑰花。原来,情人节与玫瑰花的关联,要追溯到1700年代瑞典的查尔斯二世把波斯人的「花语」带回欧洲。据说玫瑰是罗马爱神维纳斯最喜爱的花,因此也成为情人节的代表。到今天,每逢情人节,男士都会在当天向心仪的女性赠上美丽的鲜花,表达心意。
 
聚餐
在情人节,男女朋友或夫妻都会在这一天过「二人世界」,不论是在餐厅享用精心安排的「烛光晚餐」,或在家中享用一顿平凡温馨的晚餐,都是情人节不可或缺的一环。
 
送礼物
除了送花以外,情人节亦是情人之间互表爱意的日子。无论男女双方,都可以在这一天,考虑对方的喜好,为对方送上心意礼物,可以是香水、手制小礼物、卡片等等。有不少人会在这一天赠送朱古力,可以是市售的或者手制的,寓意甜甜蜜蜜、幸福的爱情。


参考数据:
情人节的由来
西洋情人节的由来
 
 

农历新年


传说和起源:

农历新年是指年初一,即农历的元旦。农历新年有春节、岁首、正旦、新春的别称。对于春节起源,其实有各种说法,而当中比较广为人知的是和「年」有关的传说。更多

「 年 」是什么呢?「年」是一种野兽,称为年兽,每逢过年,就会外出捣乱和觅食人类。当时不少的村庄,因为年兽遭遇灭顶之灾。在机缘巧合之下,大家发现年兽畏惧红色、火光、巨响,于是就衍生出 贴对联、放鞭炮(放炮仗)、红包 (利是)、穿着红色衣物等,以驱赶、阻吓年兽。正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新年传统习俗 。

 
传统习俗
 
大扫除:大扫除又叫「扫尘」,有扫走一切晦气之意。这个习俗从唐朝开始盛行。各家各户在过年前均会大扫除清洗家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务求令家中窗明几净,迎接新年。
 
贴福字: 贴福字一般是倒着贴,「 倒福 」和「 到福 」谐音,象征福气到了。不过亦有人认为倒着贴象征把福气倒走,会正贴福字。
 
行花市 : 行年花市买年花 ,可以说是经典 香港新年活动 之一。香港的热门的大型新年花市 地点有维多利亚公园、旺角花墟、深水埗长沙湾游乐场、黄大仙摩士公园等等……
 
买年花 : 在买年花的时候,大家一般会重视当中的「意头」 ,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常见的年花有 桃花、菊花、牡丹、梅花、兰花、建兰、水仙花 、银柳、桔等。
 
穿新衣:去旧迎新,新年穿新衣寓意新的开始。在颜色上,主要是以红色为主。
 
拜年:拜年时,双方见面要先说祝贺的说话,然后已婚人士向未婚人士派利是。

 

派利是 :又称 红包、利市。利是通常是由已婚人士给予未婚的年轻人士。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 派利是 !华人社会讲究 利是金额 ,必须为 双数 ,并且会避免和 「 4 」有关的金额,因为数字「 4 」和「 死 」谐音。当中「 8 」和「 发 」谐音,寓意发达、发财,不少人 封利是 时,会取和 「 8 」有关的金额。什么时候才会封奇数金额?只有在丧葬封 帛金 才会出现。
 
舞龙舞狮:农历新年期间,特别是商户或者屋邨会安排舞龙、舞狮,祈求辟除邪气、带来好运。 了解更多习俗……

传统禁忌
 
初一
这天忌扫地、洗衣服,就连洗头和洗澡也应避免,因为上述行为被视作把财运扫掉,将福气冲走!另外要注意别在这天打破碗碟和瓷器等物品,因为中国人大多认为打破东西会破财破运……了解更多禁忌……

圣诞节


 
起源   

「圣诞节」的英文写法Christmas是希腊文和拉丁文的组合。Christ是希腊文 Χριστός 的音译,意思是受膏者。更多


「受膏」是把橄榄油或用香肉桂、菖蒲、橄榄油等混成的「圣膏油」,抹在人或物件上,使之为圣归属于神。在新约圣经中,「受膏者」就是指耶稣基督。mas则来自拉丁文missa,意指解散,弥撒结束了,教徒可以解散,后来引申为教会的感恩聚会。Christmas可以缩写为 Xmas,是因为X是希腊文Χριστός的首个字母。

中文采用「圣诞节」这名称,是因为民间把神仙的诞辰都称为圣诞,而耶稣是西方的圣人,所以就称为「圣诞节」。80年代,台湾政府认为在中华文化中的圣人应指孔子、孟子,曾将「圣诞节」改称为「圣诞节」,这名称至今仍有人在使用。
 


传说

圣诞老人是谁?



一般认为圣诞老人源自基督教的红衣主教圣尼古拉(St. Nicholas)。四世纪时,圣尼古拉在美雅(即现在的土耳其)传教,他以善行著称,最著名的一次是他以金子援助三个贫穷的姐妹,避免她们沦为奴隶或落入烟花之地。更多


圣尼古拉在欧洲的声望日重,被人们视为儿童和水手的保护者。即使在宗教改革之后,很多国家不再崇拜圣徒,但圣尼古拉的声誉不损,特别在荷兰,当地人称圣尼古拉为 Sinter Klaas,更将每年十二月六日定为圣尼古拉节:穿着传统主教长袍的圣尼古拉会骑着马,带着助手黑彼得,在车队、铜管乐队的簇拥下进行一场盛大的游行。小孩把鞋子放在窗户、壁炉旁等地方,希望圣尼古拉经过时,会放进巧克力硬币、糖果等礼物。据说助手黑彼得负责记录孩子过去一年的行为,行为好的,便会得到礼物;不好的,便会被黑彼得装在麻袋里,带回西班牙学习行为一年。

这些庆祝活动在17世纪时传到被荷兰占领的纽约,而 Sinter Klaas音译成英文后,就是Santa claus---这个现代圣诞老人的名称。

而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在哪里?历来对此争论不休。1995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给圣诞老人的节日贺卡寄去了芬兰北部、位于北极圈上的罗瓦涅米,至此那里就成了圣诞老人的家。圣诞老人村里天天都是圣诞节,人们可以和圣诞老人合照,冬季时更可以坐着驯鹿拉的雪橇游走雪白的森林。  


传统习俗
 
圣诞除了吃火鸡、布丁,还会吃姜饼。姜在古代欧洲是昂贵的香料,只有贵族才买得起。相传16世纪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感谢客人的到访,就命厨师将姜饼制作成客人的模样。更多


后来姜逐渐平民化,民间也烤起了姜饼人,成为了圣诞节的经典食物。 报佳音这习俗源自天使向伯利恒的牧羊人报告耶稣诞生的喜讯。后来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耶稣降世的消息,教会的圣诗班或信徒便仿效天使,挨家挨户地唱起圣诞颂歌。 跟其他国家不同,挪威人认为巫婆和魔鬼会在平安夜出没,所以这天必须把巫婆的魔法工具---扫把藏好,避免巫婆来打扰自己,带来厄运。


拆礼物日



拆礼物日是在圣诞节之后一天,12月26日。拆礼物日的英文名称是boxing day,但跟拳击运动无关,而是在过去,贵族会送圣诞小礼物、钱、圣诞晚餐的剩菜放进箱子给仆人,教会也会把用箱子收集来的捐款,在这一天打开分发给穷人。这些施舍的做法已不复存在,但名称却保留了下来。香港人会在这天拆圣诞礼物,但在英国等国家,人们最热门的活动是观看足球赛事、购物等。

冬至

 
起源   

冬至也称「冬节」。冬至的「至」是「极」的意思,「冬至」是说寒冷阴森的天气达到了极点,通常过了这天,阳气初萌,白天时间便会逐渐增长,所谓「冬至阳生」,冬去春回的日子即将开始,古时民间在这天要对父母尊长拜节,它还是许多契约签订和履行的日子。 更多


民间历来也很重视冬至。外出谋生的人,千方百计要在冬至之前赶回家与家人团聚,表示年终有归宿。闽台有俗谚云:「冬至大过年,唔(「不」之意)返无祖宗」。用一句文学家说过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至是春节的前奏和序幕。 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的阴消阳长的转折点,以科学角度来说,冬至当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在北半球的我们可以感受到那天的白日短暂,夜晚漫长;冬至过后,日照逐渐北移,白天渐长,黑夜逐短,这就是古人所称的「 冬至一阳生」。

说到传统节日,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查阅农历,不过你有发现每年的冬至日期通常都在国历12月21日或22日吗?其实,不止冬至,所有二十四节气都是以「阳历」来订,因为古人也是根据中午太阳的位置,观察仰角高定不同来订定节气,而由于地轴倾斜关系,所以阳历的节气日期会有1至2天的变动。


传统习俗
 


吃汤圆

冬至在周朝时已有专门的国家祀典,在《周礼.春官》有提到:「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后在汉代冬至成为通行节日,且衍生越来越多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地区,冬至最有名的习俗就是「吃汤圆」或「吃麻糬」等常见的冬至食物,在吃传统小汤圆时,常会将部分汤圆染成红色,形成红白相间的画面,象征「阴阳交泰」。
 
吃饺子和馄饨

有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北方人认为冬天寒冷而人体耗热量多故应该多食有营养的食品补充热量。因此有冬至日有食饺子和馄饨的习俗:吃馄饨寓意破阴释阳,表达冬至的新旧交接宇宙混沌状态,更意味亲自开辟世界。
 
 

祭拜祖先
 
在冬至这天,一般家庭会祭祀神明与祖先,有些家庭习惯会再祭祀地基主,以下简单介绍神明、祖先的祭拜方式: 更多

 

  • 时间:冬至一早清晨或是特定吉时。
  • 地点:神明厅前摆放供桌。
  • 供品:神明准备水三杯、汤圆三碗;祖先准备水三杯、汤圆三碗。
  • 金纸:神明准备寿金、福金、刈金(四方金)、补运金;祖先准备刈金(四方金)、大银、小银。

感恩节

 
起源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的节日,主要表达感恩之意,是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的法定节日。 关于感恩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更多


在美国,最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公元17世纪时,英国人乘船远渡重洋抵达美州大陆后,得到当地的印第安人的协助,在新大陆上落地生根,由此衍生出感恩节,以表达对上帝和印第安人的感恩之情。 在加拿大,感恩节的起源则是来自于一个名叫Martin Frobisher的探险家,于16世纪由英国出航,中途历经艰辛,最终顺利抵达加拿大;因此有说加拿大的感恩节起源较美国早的说法。 现时,加拿大的感恩节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美国的感恩节则定于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举行。
 


传统习俗
  
家庭聚餐

在感恩节里,为了表达感恩的意义,一家人都会齐聚在一起享受丰盛的晚餐。晚餐的菜式多以传统菜式为主,主菜是预先准备好的火鸡,配菜则有薯蓉、番薯、果酱、粟米、蔬菜、南瓜派等。
 
购物日

在美加等国家,感恩节是假日,而每年感恩节翌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五」,一些著名的大型连锁百货公司,商店都会以减价作招徕促销商品,所以在感恩节期间,购物逐渐演变成一项「现代化」的习俗。
 
 

游行和运动
 
在感恩节当日,美国全国各地都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例如在纽约市,就有著名的美斯百货感恩节游行。其他城市或乡镇地区都有大大小小的游行、表演和体育比赛,让民众在感恩节一同感受愉快的节日气氛。



参考数据:
感恩节 (维基百科)
感恩节 (Twsnap)
Thanksgiving Day (Britannica)
 

万圣节

 
起源   

关于万圣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万圣节的日期是在十一月一日,但是大部分的人庆祝的是10月31日万圣夜。多数认为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Celt)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可能为夏末节),凯尔特人相信10月的最后一天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称其为「死人之日」或「鬼节」。 更多


相传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人们的灵魂也会离开阴间,在世间游走,拜访亲友,这天晚上也就格外危险。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戴上面具在村中游走。如此一来,形成万圣节活动的起源。
 


传统习俗
  
玩「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

「不给糖就捣蛋」是万圣夜的主要活动之一,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区。更多

小孩装扮成各种鬼怪,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铃,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请客的话就捣蛋!」),主人家(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便会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礼物,有些人更会给些许零钱。部分家庭甚至使用声音特效和制烟机器营造恐怖气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数以袋计,整袋整袋地搬回家。
 


鬼怪装扮

传统的万圣夜装饰包括殭尸、鬼魂、女巫、恶魔等。典型的服饰是盖着一块剪了两个眼孔的白床单来扮鬼。更多  


在19世纪的苏格兰和爱尔兰,当时的人认为万圣夜鬼魂会来到人间,故会打扮得与鬼魂一样,让鬼魂把自己当成同类。近年,万圣节前夜的装扮已不限于恐怖,而可以作更加多元的变装打扮,如扮成影视明星或公众人物,例如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乔治·布殊和约翰·克里成为美国流行的万圣夜打扮。而2001年九一一袭击事件后,消防员、警察等成为小孩的扮演对象。


 
雕刻南瓜灯(杰克灯笼)
 
南瓜灯(Jack-O'-Lantern 或者Jack-of-tLhe-antern,前者比较普遍,是后者的一种缩写方式)是庆祝万圣节的标志物。关于南瓜灯英文名字“Jack-O'-Lantern”的由来有很多种版本,其中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来源于18世纪的一个爱尔兰民间传说…… 更多


传说有一个名叫杰克(在17世纪的英国,人们通常会将不知其名的某个男的统称为“杰克”)的人非常吝啬,并且有着恶作剧及嗜酒的习性,因为曾经恶作剧了魔鬼两次,所以当杰克死了后发现,他自己既进不了天堂,又进不了地狱,只能永久徘徊于这两者之间。魔鬼出于怜悯,便给了杰克一点点煤,杰克用魔鬼给他的一点点煤炭点燃了萝卜灯(南瓜灯起初是用萝卜雕刻居多),他只能提着他的萝卜灯笼永久四处游荡。现今人们通常为了在万圣节前夜吓走那些四处游荡的游魂,便用萝卜、甜菜或马铃薯雕刻成可怕的面孔来代表提着灯笼的杰克,这就是南瓜灯的由来。



重阳节


 
起源   
 
重阳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最广传的说法…更多


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位叫桓景的人听从仙人的嘱咐,在农历九月初九携带家眷登山避瘟疫,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以防瘟疫。结果整条乡村经历了一场浩劫,而他和他的家人因为登山而幸免于难。自此,人们于重阳之日,效法登高之举,饮菊酒,佩茱萸,因而成为习俗。


传统习俗

敬老、祭拜先人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取谐音「九九」为「久久」,寓意长寿之意,所以有重九祭祖,敬老崇孝之传统,故又称敬老节,并藉此发扬敬老重孝的传统 … 更多


重阳是清明以外另一个拜祭先人的日子。许多家庭一家老少于重阳节当天,都会携同祭品前往扫墓和祭拜先人,以表孝心和敬意。古人于重阳节时头插茱萸枝、佩茱萸囊,或将茱萸制成香袋佩带,然后登高游玩,茱萸因此被称为「辟邪翁」。而用艾叶水洗澡,亦象征除去身上的凶邪;虽然这两项习俗现时日渐息微,不过仍有部份地区维持这些习俗。




祭品

传统上,拜祭先人时最常带上的祭品是猪、鸡、鱼、鸭等,亦有带上一些漂漂亮亮的水果,如苹果、橘子等,以表心意 … 更多


带上食品的主要原因是让家人在拜祭后,在先人前融融洽洽地吃一顿好的,广东传统习俗中,烧猪或烧乳猪更是最常用的祭品,再带上菊花酒和开放正茂的菊花,与先人一同享用和欣赏。近年为尽量减少因拜祭而遗留癈物或易燃物品,一般家庭倾向跟随西方人的传统,只带上鲜花扫墓。


登高
重阳节正值秋天,于凉爽的季节里最适合一家人登山郊游,游山玩水 …更多


对住在城市中的孝子贤孙来说,由于大部分的先人坟墓都放在指定的墓地,扫墓与游山玩水多不同时进行,政府亦不鼓励在郊外遗下火种,引致山火,因此墓地的设计基本山是沿山坡而建,让孝子们可趁机爬爬梯级,一尝登高之乐。


中秋节

 
起源   
 
按照农历的计算,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民间称为中秋。由于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月亮满月,上古时代便有秋夕祭月的传统,以月之圆祝愿人的团圆、祈盼丰收、幸福。中秋祭月的活动,有说是源于庆祝秋季丰收,同时也是一个感谢神恩的节日。更多


中秋节后来调至农历八月十五,一家人在这天聚首一堂,一起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这些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习俗

中秋拜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盛。传说中与拜月有关的故事很多… 更多


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内容大致是在远古时代有十个太阳,万物衰败,英雄后羿射九日,拯救苍生,从王母娘娘手中求得一包长生不老的仙药,一天妻子嫦娥在危急之时吞下仙药,立时成仙,飞落月亮上,永驻广寒宫。后羿嫦娥自此夫妻永隔,只能对月望影长相思。百姓们得知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吃月饼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 更多


月饼在北宋时被称为「宫饼」,最初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称为「小饼」和「月团」。后来逐渐与赏月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礼物,故有互送月饼的习俗。


月饼另一传说与朱元璋建立明朝有关…… 更多


元朝末年,统治腐朽,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相约中秋举事,但朝廷搜查得很严,传递消息不便。于是军师刘伯温想出计策,命令属下把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藏在饼子中,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到了中秋那天,各路起义军一齐响应。后来朱元璋夺取天下,适逢中秋佳节,便把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讯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时至今天便演变成中秋节赠送月饼给亲友,以及吃月饼这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