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紧急服务 最新情报 长者优惠
见到旗袍,你会想起什么?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优雅服饰?连系着华人百年、甚至千年以来对国家、对民族的情感依附?透过与华慧娜女士的一席话,你或许有更大的启发。
 
「旗袍」的起源至今仍有许多争论,有说是源于三百年前清代满洲妇女穿着的寛袍大袖长袍经不断改变而成,亦有说是受到2000多年前三国时期的蜀汉窄形筒装和深衣的影响而慢慢演变而成。无论如何,旗袍于民国初期20年代广泛地受到中国各大城市妇女的欢迎,不单是旗袍在用料和缝制的变化可以很大,可按各人的喜好、性格和穿着的场合特别设计,它亦易于融合西方服饰设计,予人一种时尚的感觉。难怪旗袍于1929年被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而这种让女性体态和线条美能充分显示出来的设计,亦几乎成为当时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
 
「我由于自小身形比较瘦削,穿什么衣服也不好看,只有穿着旗袍时,令我变得漂亮,更充满信心。」81岁的华慧娜穿着旗袍已经超过七十年,她每次缝制旗袍都是一口气做几十件的,就是不容许自己的身形有太大的变化。「除了坐长途飞机外,我每天都穿不同款式的旗袍,并配以不同长短的西式外套、不同颜色的皮鞋、手袋、饰物等。就这样旗袍便变成了我的标志。」
 
旗袍是传统服饰,它得以大行其道主要是因为它的可塑造性很强,现时流行的款式是受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改良初期旗袍还是比较含蓄的,那时候有些是无叉旗袍,即使开叉也多在膝盖之下,只在行走间露半条小腿。参考了西方的曲线美感,上海旗袍被改良,直襟宽腰大下摆的传统式样被修正。当时修正了的旗袍,腰身窄小,领口缩短,袖不过肘,下摆成弧形,那时尚感经年也不褪减。三十年代的旗袍又开始变长,甚至长及脚跟,而袖子反而缩短至肩下两寸,甚至几乎无袖。亦有将高耸及耳的领子改矮,或变成无领。
 
华慧娜喜欢穿多色彩的衣服。「穿衣就好像展示人生。我的人生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我的衣服都是灿烂夺目的。」在五十年代在商界打拼的香港女性,所面对的阻力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能耐才可应付得到的。华慧娜是第一位女性被委任为英资渣打银行的经理,她除了拥有出色的语文能力、诚恳的工作态度外,还有她独有的高贵气质,而这与她那认真和大方得体的妆扮不无关系。「借着漂亮的颜色,我可以强调女性是可以有事业、可以出人头地、更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华慧娜是我们五十、六十年代出生的读者熟悉的划时代女性代表。她喜爱穿旗袍也是她深入民心的独特形象标志。多年来她所穿的旗袍无以数计,而每件都保存得相当好。她应多个博物馆请求,捐出了百多件珍贵的旗袍–向香港文化博物馆捐赠了65套,香港历史博物馆捐赠了85套,及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捐赠了20套。她的一生与旗袍这传统中国服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她的旗袍人生更是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访问及撰文:柏安康记者 艾香
 
 
编者后记:
      
穿衣搭配不单是妆扮的事,背后更是做人处事的学问。华慧娜女士穿衣的智慧以及对旗袍的热爱,显示了她对美丽的追求。回想我们这一生,相信我们对穿衣也有一些坚持,以至在一些群体里,也有我们独特的标志,就好像见到旗袍会联想起华女士一样。绿龄的读者们,如果你们也有这样的人生体会,欢迎与大家分享。请联络我们,我们期待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