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項
緊急服務 最新情報 長者優惠

 

隨著時間的過去,許多事物都會在不知不覺間改變或消失。曾經經常吃得到的食物,不知在那時開始在市面上失去踪影,即使仍然吃得到,也好像不再是從前的那種味道。
 
隨著交通運輸愈趨發達和方便,世界各地的食材和產品都很容易在市面上買到。加上食品的生產也轉變為機器大量生產,和層出不窮的新款式、新口味,滿足了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和食客喜愛變化的要求,一般工序繁複的菜式,許多傳統「功夫菜」或「心機菜」便慢慢失傳。即使往日在家中享用到母親親手製作的家常餸菜或糕點小吃,都隨著我們成長,工作繁忙,難以承傳母親手藝而正慢慢消失了。
 
本頁提供一個平台,讓綠齡人士重溫昔日情懷,並把這些即將失傳的味道,重新在這網頁內紀錄下來。本頁嘗試以拋磚引玉的方式,先介紹一些大家還有相當記憶的食品,歡迎讀者在討論區提供更多的資訊,例如所用材料、煮法、照片(包括照片來源) 等,以及其他的菜譜,好讓這些伴著我們成長的童年至愛,實實在在的保存在歷史的長廊裏。
 
母親的心思

 


母親的心思
片糖湯丸
現在市面上隨處可以購買到各種口味的湯丸,例如 : 芝麻、花生、紅豆、奶黃等,有一些新式的甜品店甚至有綠茶、朱古力等口味的湯丸供應。回想以前中秋節、團年和元宵的時候,大家在家裡都會吃到母親做的湯丸。款式簡單,餡料只是一小粒片糖,湯丸煮好的時候,片糖在半溶的狀態下,既清甜又美味。
 
蒸雞蛋糕
從前一般家庭甚少會有焗爐,不似現在可以在家焗蛋糕和曲奇餅。但是那時候的母親會用雞蛋、糖和麪粉,便可以蒸出充滿雞蛋香味,又濕潤又有彈性的蛋糕給子女品嚐。
 
冰花大菜糕
以前物質不太豐富,小孩不會有很多零食和甜品,冰花大菜糕可以說是三數十年前經常會在家裡吃到的甜品。大菜糕味道淡淡的,其實不算美味,色澤又不吸引,只是在當年對小孩來說已是很令人滿足的甜品了。
 
麥芽糖
之前的糖果款式不多,小孩也很少有機會可以吃到糖果。母親會買用啡色瓦盅盛載的麥芽糖,讓小孩用一根筷子在盅裡勾出糖絲,把筷子轉幾個圈,然後可以拿著當糖果吃。
 
冬菇椗煲湯
現在烹煮冬菇時,都會除去冬菇椗,才用來煲湯和做菜。從前經濟不太富裕,精打細算的主婦不會隨便浪費食材,經常會用冬菇椗來煲湯,湯的味道同樣鮮甜美味、又有營養。
 
特色飲品
忌廉溝鮮奶
以前曾經流行的飲品,在家中可以自行製作。只要將忌廉汽水倒入鮮奶中,便成為一杯清甜幼滑的特色飲品。
 
黑牛
另一款曾經流行的飲品,也是可以在家中自行製作。把朱古力雪糕放入可樂汽水的一種飲品。當雪糕加入汽水時會產生一層泡沫,如果掉轉次序,先放雪糕,然後才加汽水,泡沫便會源源不絕地湧上,隨時弄到滿桌子泡沫,場面很有趣。

菠蘿冰
菠蘿冰和紅豆冰都是數十年前在冰室可以飲得到的特色飲品。紅豆冰現在仍經常可以在茶餐廳和快餐店飲得到,但是菠蘿冰卻已甚少見到。
 
聯歡會必備
腸仔菠蘿
學校會在聖誕節舉行聯歡會,學生除了把班房佈置得充滿聖誕氣氛外,也要準備飲品和食物,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慶祝聖誕節。現在的快餐店、薄餅店和很多食肆會在聖誕新年期間提供派對外賣或到會餐單,許多學生都會購買作為聯歡會食品。從前的學生只會自己弄一些簡單的食物和飲品,其中必備的一定有腸仔菠蘿和雜果檳治。同學會把罐頭菠蘿切成小片,用牙籤串起一小片菠蘿和一條細小的罐頭香腸,便是聯歡會常見的小食。
 
雜果檳治
以前的飲品沒有現在的多款式,同學都是將罐頭雜果粒加入橙汁汽水,便成為顏色美麗、味道香甜的聯歡會飲品。此外,還會製作一些火腿三文治、魚蛋和雞翼,再購買幾包蝦條和薯片,便已是一頓豐富的聯歡會美食了。
 
上茶樓
回想數十年前,茶客需要自己「搵位」,大家要看準那一枱桌面上的點心籠也堆起得差不多,點心應該吃完,快要結帳,於是便站在這一枱茶客的後面等位。那些年沒有點心紀錄卡,點心籠和食物碟子會留在桌上,結帳時才由侍應點算數目,計算出結帳銀碼。有時候,還會在桌底下發現之前一些不太誠實的茶客丟下的點心籠。
 
現在的茶樓大多數是由茶客在點心紙上剔選點心,以前的茶樓卻是推著點心車到茶客面前叫賣。「蝦餃、燒賣、魚翅餃」的叫賣聲,現在已經難以在茶樓聽到了。
 
許多以前吃得到的點心,可能因為工序繁複而慢慢消失。
 
古法灌湯餃
現在茶樓吃到的灌湯餃,許多是將餃子浸在湯裡面。正宗的灌湯餃,其實是餃子包住湯。要餃子拿起來吃時,不易穿又好吃,一定要湯的份量拿捏準確,餃子皮又要厚薄適中,確實是件考功夫的事,許多茶樓都不製作「古法」灌湯餃了。
 
雞球大包

雞球大包是以「抵食夾大件」做賣點的點心,它較一般叉燒包、蓮蓉包等包點大幾倍,餡料通常是豬肉、雞肉、菜碎、鹹蛋等,吃一個已覺飽肚。隨著社會開始富裕,茶客逐漸鍾情一些較為精緻的點心,雞球大包已很少在茶樓出現了。
 
中西糕點

奶油蛋糕花餅
可會記得以前的西式蛋糕不是鮮忌廉做餅面,而是質地較為實在,略帶黃色的奶油。餅面上會唧上粉紅、粉綠或粉黃色的花紋來裝飾,餅面中間又會用一些深紅、深綠、深黃或者橙色的果醬唧出各種圖案和文字。當時的西式切餅,多數人都會叫它們做「花餅」,而不是叫「西餅」。現在絕大部份的餅店,都不再製作奶油蛋糕和奶油花餅了,只有在一些舊式的餅店,才可能找到這些「懷舊」產品。
 
椰撻

以前的麪包餅店,除了出爐蛋撻受歡迎外,椰撻也有很多嗜甜的人喜歡吃。椰撻的饀料是用糖、椰絲、雞蛋和麪粉混合焗製,撻面會有一小片紅色或綠色的糖浸車厘子。蛋撻要趁熱吃最美味,椰撻放涼了也不影響味道。可能因為較甜和飽滯的關係,現在已較少餅店售賣椰撻了。
 
香蕉糕

正如菠蘿包入面是沒有菠蘿一樣,香蕉糕裡面是沒有香蕉,只是加入了香蕉的味道。香蕉糕是用熟糯米粉、糖水和香蕉味的香油搓成條狀,然後切成小段的白色圓條狀軟糕。軟熟香甜,滲出淡淡的香蕉味道。在數十年前,香蕉糕曾經是受歡迎的糕點零食,但隨著各式各樣的西式糕點的流行,香蕉糕已不常見得到。
 
肚臍餅

肚臍餅是以前幼稚園學生的常備茶點。一粒粒圓形的小餅乾上,唧上不同顏色的花朵狀甜糖,小巧可愛。小朋友如果每種顏色都可以吃到一粒,便會滿心歡喜。
 
街頭小食

糖蔥餅
糖蔥餅是數十年前小孩的平價零食,是用薄的餅皮包著用麥芽糖拉成的糖蔥,再灑上椰絲和花生碎,然後捲成。小販通常揹著小鐵箱,鐵箱的正面裝有玻璃,讓人看到裡面的糖蔥。現在已不常見到這種街頭小食了。
 
砂糖夾餅
另一款數十年前的流行街頭小食。小販用平底鍋烘出圓形的夾餅,撒滿砂糖、芝麻和花生碎,然後對摺再切成三角形,吃時外脆內軟。
  
飛機欖
飛機欖是用甘草、玉桂等來醃製的涼果,會用紙包著三數粒欖捲成一份來售賣。在四、五十年前,還有許多四、五層高的唐樓,住在唐樓的居民每當聽到小販的叫賣聲,會用紙包著錢掉到街上給小販,小販便會準確地把飛機欖拋到樓上給顧客。隨著樓宇越建越高,唐樓也逐漸被拆卸,飛機欖這種獨特的售賣方式已經式微了。
 
戲院門口的小食

大型戲院在香港已所餘無幾,戲院幾乎全是迷你戲院,也由街舖轉入了商場內營業。從前戲院門口擺滿小食檔攤,好一些食物的味道總會令人想起戲院門外的熱鬧情況。
 
煨魷魚
小販用炭爐煨著魷魚,街道上充滿炭燒的味道加上魷魚的香味。現在不單止在戲院門外難以找到,在街上店舖也很難吃到即時製作的煨魷魚。
 
五香烚花生
小販會用五香粉和水一起烚花生。花生的外殼稍稔又帶少少水份,熱呼呼的,在冬天吃時更有風味。
  
鹽焗鵪鶉蛋
鵪鶉蛋放入炒過的粗鹽內烘焗,蛋會滲入淡淡的鹽香味道。鵪鶉蛋被認為是高膽固醇的食物,許多人都已經甚少食用,所以市面上用鵪鶉蛋製作的食品,例如 : 鹽焗鵪鶉蛋、鵪鶉蛋燒賣等,已不多見。
  
炒栗子
以前經常會在戲院門外或街頭巷尾見到炒栗子的攤檔。小販將栗子放入盛有黑沙和糖的大黑鑊入面,然後用鐵鏟不停地翻動栗子和黑沙,直至栗子炒熟。整條街道也會飄著炒栗子的香味。現在偶然會見到一兩檔炒栗子的攤檔,但許多已經使用機器來替代人手炒栗子了。
 
大笪地

大笪地早在百多年前已經在上環出現,當年的英軍軍營遷移,留下的空地吸引附近的居民在那兒聚腳聊天,逐漸演變成一個夜市,初時以賣藝表演為主。後來部份人轉往上環新填地成立另一個大笪地。六十年代開始,入夜後的大笪地很熱鬧,有售賣平價華洋衣物雜貨的攤檔、有賣藝表演、講古、唱戲、睇相,也有許多售賣美食的檔口。其中以充滿風味的食物最受歡迎,例如 : 炒蜆、東風螺、炒蟹、海鮮粥等。到了七十年代,政府收回土地,大笪地便搬往港澳碼頭附近,初期仍然人潮興旺,後期開始式微。到了1992年,該處要發展為巴士總站,大笪地這個充滿風味的平民夜總會正式結束了。
 
大牌檔

大牌檔是平民百姓的街頭特色飲食。大牌檔在路邊的檔口,多數是由綠色的鐵皮和木板砌成,裡面放置煮食用具和食材。開檔營業時,會在鐵皮外擺放幾張可以摺疊的枱櫈,供食客使用。大牌檔供應的食物種類很多,價錢又合理,很受普羅大眾的歡迎。它們有售賣中式食物的大牌檔,例如 : 鑊氣小炒、魚蛋粉麪或粥品油器等 ; 也有售賣西式食物的大牌檔,例如 : 絲襪奶茶、咖啡、鴛鴦、多士和三文治等。在八十年代起,政府對大牌檔採取自然流失的政策,不再發出新牌照,舊牌照的持牌人及其配偶逝世後,子女沒有牌照繼承權。許多大牌檔因此結業,也有些轉為遷入店舖或市政大廈的熟食攤檔營業。現在僅餘的二十多個大牌檔亦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逐漸消失,成為大家的集體回憶裡的一部份。
 


相關網站 Related websites
 
十大懷舊小食 (飲食男女2017年6月7日)
十大好味街頭小食 (飲食男女2017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