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項
緊急服務 最新情報 長者優惠
撰文:雷鼎鳴
           
香港人均壽命之長幾乎冠絶全球,女的87歲,男的82歲;但對已屆退休年齡或已退休的長者而言,上述預期壽命恐怕是低估。未來醫學進步快速,我相信很大比例的一些剛退休長者可能會活過90歲,甚至100歲,女性尤其如此。

長壽是福,但這種福氣需要物質基礎,亦即我們不能不問,未來數十年,有無足夠的資產可支持生活及醫藥費。香港公共醫療先進,價錢便宜,有些病需排隊等候,但目前對多數港人而言,醫療費用的威脅尚不算大。不過,香港人口老化迅速,政府將來是否有足夠經費可維持現時的醫療服務水平,頗成疑問。為了安全計,我們不能不為退休生活預留一些醫療藥費,以減不測之風險。

現時開始退休的長者絶大多數是嬰兒潮的一輩,亦即戰後1946至1965年出生的人。這些人數量眾多,教育水準不錯,加上曾經歷過香港的高速發展,也認識貧窮,其生存能力強悍,理財常識一般也不算差勁,他們只要稍為用心,犯錯的機會可以降低。長者在理財上有甚麼要注意?

每人退休養老的條件都不儘相同,眾人皆適合的退休理財方法並不存在,但有幾個問題還是要先問一問的。自己及家人年紀有多大?按現時的生活,每月要支出多少?有沒有物業或其它資產?將來能否有子女供養?自己的理財能力是否缺乏?自己及配偶健康如何?

假如要預計自己尚有30年可活,每月開支是一萬元,自己理財的功力大約只保得住投資回報率與通脹相若;子女又無能力供養自己,那麼退休的資金便要360萬元才足夠。若資金不夠,便要按比例減少開支,例如每月開支若是5000元便只需180萬的積蓄;生果金是一筆可作幫補的收入,又或子女的孝敬也可計算在內。現時不少長者用錢時都顯得謹慎,這是理性的行為,壽命變得這麼長,若儲蓄不夠,減少開支雖非我們所喜,但卻是必要的。

當然我們總會希望能在投資上多賺一點,但這要量力而為。退休以後應儘量避免高風險投資,絕不應大手買入各種衍生工具,否則容易出現不測困境。若非家財萬貫,輸掉一、二千萬也面不改容,我相信若有四份一以上的資產放在股票或股票互惠基金,便已達退休人士的警戒線。退休投資的目標應在保本對抗通脹,太過進取並不適宜。投資債券風險較低一點,較適合長者;但炒外匯可免則免,若真的投資外匯,最好能看懂世界各地的金融狀況。

若是有房產,可考慮逆按揭。此種投資工具有不同細節,但主要是把樓宇按給銀行,自己仍可在此居住,每月尚可取得一筆穩定款項,但過身後樓宇要交給銀行。此種計劃在港尚未流行,但政府頗有意推廣之。

個人理財雖乃小道,但也頗有趣,且可助改善生活。我贊成長者不妨終生學習,年紀大了也找些有水準的理財書來讀讀,並作小量投資以增學習興趣。這樣可使生活更豐富多彩,多用腦筋也可減低腦退化出現的風險,但切忌投入太多款項,使其成為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