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史文鴻
(We apologise that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美國, 1939)是不少後世電影的典範,好的電影最基本不單要有好故事,也要好的拍攝,好的演員及好的美術指導。
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的通俗小說,有一定的知名度及讀者,故事及電影是史詩式的廣闊度,講述一個在十九世紀美國南方大地主的千金小姐,如何經歷南北戰爭至家道中落,及她感情世界的跌宕起伏。它涉及以女主角為代表的南方大地主,男主角是船長,算是南方小中產,當然還有南方平民百姓及黑奴,南方戰敗後也有北方人來接管及鑽營,可算是普及社會各階層。至於故事是發生在一八六〇年代的南北戰爭大時代,戰敗的南方人命運如何遭到極大的衝擊,也展現銀幕上。
電影的拍攝是在黑白片為主的三十年代,不惜重本應用特藝彩色(technicolor)拍攝的經典作品,導演以強烈暖(紅橙)色調呈現歡樂(女主角的大地主父親勸女兒要重視土地高於一切,鏡頭後退拉遠見到夕陽橙紅色調下的莊園,及走入鏡頭生長茂盛的大樹)、激情(中場前女主角發誓就算要偷、説謊、欺騙及殺人,就是不要捱餓)及危險(逃到發生大火的火車站)的場面,又以冷(藍)色調呈現女主角等人,逃亡途中及回到破敗莊園的陰暗慘淡的情境。
女主角慧雲·李(Vivien Leigh)的演出驚艷四座,她是英國人,在英國演出成功,到好萊塢尋找發展機會,結果是試鏡後脫穎而出,她演的女主角在不幸的時世壓迫下,由驕生慣養的大地主的掌上明珠,變到寡情薄義的女人,演出非常具說服力。
電影拍攝最動人的場景莫過於女主角開場時深得各地主的兒子所青睞,自以為是可得所有男人的歡心,直至她表哥拒絕了她,她妬火中燒。導演應用大莊園及地主階層生活的豪華,表現出美國南方大地主的生活現實。當然還有初期南軍勝利傳來,地主階級的舞會及歡慶,也場面壯觀。但當南軍開始敗北,全片最動人的場面,是女主角經過火車站,導演以動鏡呈現,使觀眾見到數以千計受傷南軍軍人臥地的淒慘情景,更搭上南軍破爛的軍旗,說明南方的一敗塗地。另外貫串全片動人的重覆鏡頭,是莊園大樹開場的繁荗到中場戰敗的淍零及至片末,它又像開始有生機,以暗喻女主角角要把握最後機會去挽救和丈夫破裂的感情。
電影分上及下兩部,上半部非常壯觀,著重歷史大時代的現實刻劃;到了下半部就以女主角在戰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掙扎求存,非常煽情,她經歷殺人、感情執迷、騙婚詐財、結婚後和丈夫情感疏遠、結果流產及死了女兒,可以算是建立了煽情劇所有重要的主題。
《亂世佳人》拍攝過程換了三個導演,但其實是好萊塢最典型受監製大衛·塞茲尼克(David O. Selznick)一貫作風策劃支配的電影。這部電影是永遠的經典,標誌好萊塢電影的金科玉律,也是以金錢購買力計算,應該還是美國最多人記憶及最賣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