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鮑家寶
最初認識姜趙玉蓮博士 , 是因為追看她的書法頻道 , 從其中一集知道北京有研究中國書法的博士學位課程 。被姜博士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吸引着 。之後在戚谷華老師的書法展 , 竟然給我遇上這位書法愛好者 , 決定鼓起勇氣 , 上前自我介紹 , 並表示希望安排她接受我的訪問 , 藉此了解她對中國書法的熱愛及如何做個快樂樂齡人 。當姜博士答應我的邀請 , 我真的樂透了一整天 。訪問在她的工作室進行。
姜博士給我的第一個印象 , 是一個非常健談 , 活力充沛的學者 , 她深信[活到老 、學到老]的道理 。除了在大學主修中國語文外 , 她也很喜歡曰文 。因此在1973年 , 便遠赴曰本修讀曰文 。 其間曾到一位教授家中作客 , 被邀即席寫書法 。那次經歷 , 令她覺得作為中國人 , 必需懂得書法 , 因為它是中國國粹 之一 , 學習書法不單只是練字 , 而是認識中國文化及歷史 。
回港後 , 她便在一間曰資銀行工作 , 90年代初 , 開始學習書法 。到了1995年 , 有緣成為戚谷華老師的學生 。其間参加不同的比賽 , 更勇奪香港區冠軍 。為了推廣中國藝術文化 , 曾為香港銀行華員會舉辦銀行界的書法比賽和書法班 。
到了2000年初 , 姜太在同一間銀行 , 已工作了30 年 。 由於她工作態度非常好 , 辦事能力高 , 因此晉升為銀行助理總經理 。在一間外資銀行 , 能夠有此成就 , 實在殊不簡單 。但為甚麽姜太會突然在2006年 , 甘願放棄一份高薪厚職的工作 ,選擇到北京修讀博士課程呢? 這一點是最令我覺得詫異的 。其實當年她還有五年才到達退休年齡 , 選擇提早離開 , 主要因為曾在戚谷華老師的課堂上 , 聽聞北京可攻讀書法博士課程 。 另外 , 陶淵明<歸園田居>的[誤落塵網中 , 一去三十年], 令她回想起自己非常熱愛中國文化 , 大學亦主修中文系 , 但過去因為工作繁忙 , 沒有時間繼續鑽研 。因此趁身體仍然健康 , 很渴望可以再去進修 。
剛巧當時姜太的大女兒Helen亦辭去工作 , 問母親會否支持自己到外國深造 。女兒那麽渴望追尋理想 , 母親當然無限量支持 , 同時亦令姜太立下決心 , 要為自己的興趣而努力 , 終於離開自己的[安全網], 遠赴北京考察 , 為曰後進修鋪路 。
當年姜太是非常希望可以成為一位博士研究生 , 但要考進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 , 除了要有決心和熱 誠 , 堅毅及學養也同樣重要 。姜太辭職後 ,去了北京一趟, 主要拜會兩間大學的名師 , 透過他們的指引 , 她首先報讀了一個為期兩年的碩士暑期課程 , 其間亦報考了非常嚴謹的博士課程入學試 。 2008 年9月, 她很開心終於成為一位中國書法研究生 。
博士生學制 , 一般為四年 。但姜太卻用了雙倍時間 , 主要因為她很着重求證 , 為了搜集博士論文的資料 ,不停穿梭中港曰三地 , 希望保證所有引用的資料 , 都準確無誤 。憑着一顆[活到老 、學到老]的心 ,這位書法愛好者 , 終於在2016年順利取得她的博士學位 。
畢業的時候 , 姜博士已到達65歲之齡 , 還要立即籌辦京港師友書法聯展 , 問她會否覺得很辛苦 ,她説不但沒有疲累的感覺 。而且很喜歡籌辦書法聯展 ,因為可以有機會和志同道的朋友互相交流 , 大家亦可以把正能量釋放 , 姜博士覺得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她認為每個人對於[意義], 都有不同的看法 。最重要是如何把快樂傳送給別人 , 推動社會和諧 。
姜博士認為要活得開心 , 我們一定要培養自己的興趣 。 除了書法 , 她亦喜歡運動 。2017年 , 她開始學習跆拳道 , 除了可以鍛練體能 , 亦可以訓練禮儀和記憶力 。數月前 , 剛完成黑帶升級試 。令她有很大的滿足感 。她的人生觀是要樂觀地面對生活 , 時常感恩及凡事隨緣 。她習慣每天早上 , 都會提醒自己今天是她最年輕的一天 , 因此要活好今天 。
有些人 會覺得 60+歲是人生一個警號 。因為很多事情未必做得到 。 但姜博士認為每個人都會老去 , 因此不需要太担心 , 一切順其自然 。最重要是身體健康 , 可以照顧自己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 , 應該有不同的目標 。只要坐言起行 , 一定會成功 。她66歲開始學跆拳道 , 70歲才開始學打高爾夫球 , 因此年齡絕對不是一個問題 。
今年年初 , 在二女兒Melody的鼓勵下 , 姜博士開設了Dr Keung Calligraphy 書法頻道 ,希望做到有教無類 , 並藉此宣揚中國文化 。她非常感激支持這個頻道的網上學生 ,期望將來可以和他們一起開書法展 。
兩個小時輕鬆的對話 , 不知不覺便過去 。姜博士非常客氣 , 把她的作品集[切時煥采]送給我作為紀念 。在車上 , 我已急不及待地細閱 。發覺她確實是一位終生學習的佼佼者 。而姜博士給我的禮物 , 不單止是她的作品集 , 還有她的快樂及正能量 。一個生命果然可以影響另一個生命 , 因此 ,我希望透過這篇訪問 , 令更多讀者得到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