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項
緊急服務 最新情報 長者優惠
秋冬來了,天氣開始轉涼。而長者體溫調節機能日漸衰退,加上水皮下脂肪減少,所以每當天氣轉冷,便較容易因體溫下降而感到不適,甚至出現低溫症徵狀應做好適當的保曖措施。
 

什麼是低溫症
 
低溫症是指人體的核心溫度,降至攝氏35℃或以下,即華氏95℉或以下。
 
低溫症患者會出現皮膚和手腳冰凍、面色蒼白、神志迷亂、說話含糊不清、腳步不穩及不自覺地震顫等病徵。若體溫持續下降,患者會停止震顫,肌肉逐漸僵硬、心跳減慢和神志不清。最嚴重更會出現血壓降低、心律不齊及昏迷的症狀,甚至導致死亡的危險。所以,若果發現任何人士有低溫症的情況,應立即求診或送院救治。
 

值得一提,天氣寒冷會引致年長人士的肌肉收緊,血液循環變差。作用是透過收縮肌肉及血管,減少血液流通,從而減低熱量的流失。不過,這會使年長人士覺得肌肉難以活動感到繃緊和拉扯。
 
而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病的長者,亦會較易因天氣轉冷而病情惡化。此外,即將進入流感高峰期,人體受寒後抵抗力減弱,流感病毒就容易乘機侵入,及早預防勝於治療。
 
以下與大家分享一些適當的保暖方法,讓年長的家人能夠安然過冬。
 
 
有效的保暖方法
 
留意天氣變化
 
密切留意天氣轉變,尤其當溫度在短時間內急劇下降。當香港天文台發出寒冷天氣警告時,更應提高警覺,避免因嚴寒天氣引致體溫過低。
 
適當增添保暖衣物
 
穿足夠的禦寒衣物,應選擇乾爽、輕便、舒適、透氣和保暖性能好的質料。不要穿得過分臃腫和緊身,以免阻礙血液循環和影響身體活動,增加跌倒的風險。亦可選用棉質內衣褲,避免因毛絨衣物纖維接觸皮膚而痕癢不適。若長者有失禁的情況,應勤於更換已沾濕的尿片。
 
另外,可配戴帽、頭巾、圍巾、頸巾、手套和襪子,確保由頭至腳等身體各部分都保持溫暖。
 
家居保暖
 
保持家居環境溫暖及空氣流通,留意門窗及牆壁是否有破損,令寒風從隙中吹入屋。若選用電暖爐,一定要確保室內空氣流通,電暖爐要遠離門口、通道、或易燃物品;並要避免電力負荷過重及小心過熱,以免發生火警或灼傷等意外。在各種暖爐中,以充油式電暖爐較為安全。
 
而對熱力觸覺減退的人士,如糖尿病及脊髓病患者,不宜使用暖水袋及暖身器。
 
禦寒飲食
 
多飲用及進食熱量較高和容易消化的熱飲和熱的食物,如熱奶、熱湯、粥、粉、麪和飯等。每天要攝取足夠的熱量和水分,可少吃多餐;同時要注意均衡營養,避免進食高脂肪及高鹽分的食物。
 
另外,不要以為飲酒可以取暖。由於酒精會令血管擴張,在飲酒後會即時讓人感到溫暖,及後反而會加速身體熱能的流失,所以絕非保暖的正確方法。
 
適量活動
 
儘量留在室內或有陽光的地方。如必須外出,要適當穿著保暖禦寒衣物,並避免長時間身處寒冷的環境中。要儘量維持日常活動。作適量運動可使身體產生熱能,幫助維持體溫,亦可以保持關節靈活和增強血液循環。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