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殿春
長壽自古是人類一大願望。時至今日,科學昌明,生活環境改善,以及其他種種因素,都令人們的壽命延長,而人口老化現已成為社會大眾、政府內部及傳媒議論的焦點課題。相關數字顯示,到 2050年,全球會有20億人年逾60歲,佔全球人口25%,其中五分之一即4億人更達80歲以上,情況令人關注。
我們每天進食都靠賴牙齒,因此牙齒是人體內損耗最大的組織。隨著年紀漸長,牙齒開始縮小、變黃、變歪,又或對冷熱敏感。補牙的填料會因牙齒損耗、產生裂縫或再度蛀牙而鬆脫。即使些微不妥,也可持續惡化至情況嚴重,例如牙面上一道小裂縫,最終可以演變成牙齒斷裂,甚至令整顆牙齒脫落。此外,牙肉會萎縮,形成空隙而變得難看。牙肉亦容易發炎,並開始流血,造成牙周病;而牙肉會進一步萎縮,以致牙根外露,牙齒敏感程度加劇,令牙根受損。牙齒因我們所患的口腔疾病而不斷移位。當口腔內同時存在的各種牙患日趨嚴重,便會一併引發疼痛不適,甚或使牙齒脫落,尤其是患者本身已經健康欠佳,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的時候。
延年益壽,是否代表活得自在?當我們受牙患和口腔疾病困擾,以致不能笑、不能吃、不能言語、不能跟親朋戚友閒話家常,那又何來活得自在呢!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推廣“健康有益長壽”,並指出高齡人口數目對醫療系統構成考驗。從醫療政策的角度而言,高齡人口招致的社會開支會造成一定的負擔。我們必須扭轉這種偏向負面的想法,讓人清楚知道終身投資於健康體魄,可減省醫療服務支出,使人人得享安樂的生活。
口腔健康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一環,而享有健康是基本人權。專業牙醫的責任是協助人們保持口腔健康,從而確保身體健康。人類知悉蛀牙和各種牙患的成因已有百多年,同時亦知道在蛀牙和各種牙患當中,有98%是可以預防的。但事實上,對於一些通常可以預防的疾病,人類卻一直未能好好防止這些疾病產生和蔓延。
據世衛所述,牙齒治療在全球費用最高的醫療項目中排名第四。雖然我們都知道大部分牙患可如何預防,但眾所周知,普羅大眾往往忽視牙患和口腔疾病,任由問題惡化,直至不得不求醫為止。
世衛清楚表明,要消除病患,關鍵在於及早預防。預防疾病產生是保障健康之本。牙患與其他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癡肥和癌症,有不少共同的風險因素。最大的風險因素是糖份攝取量。全球人口有很多都面對攝取過高糖份所造成的健康問題,而受影響病人更日趨年輕化。有建議指糖份攝取量應減至日常飲食所需的10%,現在世衛更倡議進一步降低至5%。
近年有研究證實,牙齒多寡與壽命長短互為相關。口腔內牙齒較多的人往往較為長壽。另一驚人發現則關乎口腔的功能:如有較多牙齒,咀嚼得好,可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機會。根據這方面的初步意見,牙齒咀嚼和吞嚥過程中產生的神經脈衝,能激發腦神經反應。
目前,FDI世界牙醫聯盟建議,任何人年屆80歲都應擁有至少20顆牙齒,才能有效發揮牙齒和口腔的功能,以維持健康體魄及正常社交。這再三突顯及早預防的重要性。預防牙患和口腔疾病都不難,立即防治,不要再拖!